“俄罗斯商品馆”热度不再,闭店潮凸显商业困境

发布于:2025-07-22 阅读:1
曾经全国遍地开花的“俄罗斯商品馆”如今热度不再,多地出现闭店潮。这些店打着俄罗斯名头,却卖着国产货,虚假宣传、价格虚高、加盟乱象等问题频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其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终将被市场淘汰。

去年年底,以蓝色招牌为标志的“俄罗斯商品馆”在全国遍地开花。然而,不少消费者发现,此类门店打着俄罗斯的名头,销售的不少商品却产自黑龙江等地。

俄罗斯商品馆

以杭州为例,潮新闻对“俄罗斯商品馆”展开调查,发现诸多问题。今年1月初,多家“俄罗斯商品馆”被立案调查,还引发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回应。

时隔多月,记者再次走访发现,不少开在商场中庭的“俄罗斯商品馆”已撤店。杭州上城区国芳天街商场一楼中庭的“俄趣哆”俄罗斯商品馆,“年货节”后于2月底撤铺;上城区西子丁兰广场的“俄罗斯商品馆”也一两个月前就不见了。

仍在运营的门店生意也下滑明显,促销成标配。杭州新天地购物中心的“俄罗斯商品馆”招牌修改,店里顾客寥寥,还有“59元代100元”优惠;武林路的“俄罗斯商品馆”同样无人光顾,部分商品特价促销。

闭店潮

记者咨询发现,有店长称生意大不如前,客流量减少一半以上,日营业额大幅下降。生意受影响原因众多,如门店增多分流、展销会有假冒伪劣产品影响口碑、“卖非俄货”讨论带来负面影响等。

新零售行业观察人士鲍跃忠认为,俄罗斯商品赛道鱼龙混杂,削弱消费者信任度。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随着问题频出,“俄罗斯商品馆”跌落谷底,长久经营要靠品质。

实际上,“俄罗斯商品馆”的衰败并非偶然。虚假宣传、价格虚高、加盟乱象等问题侵蚀其根基。国产商品贴俄标冒充进口,线下售价远高于线上;快招公司圈钱跑路,加盟商血本无归;商品口味不符国人习惯,复购率极低。

商业困境

随着监管介入和消费者理性觉醒,其衰败成定局。多地立案调查,虚假宣传门店遭严惩,社交媒体热议致口碑崩塌。未来俄货市场或将回归跨境电商、官方授权店等透明渠道,消费者也将更注重商品品质和来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俄罗斯商品馆 闭店潮 商业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