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回应存取款超5万新规,金融服务便捷与风控引关注

发布于:2025-08-17 阅读:0
近日,金融机构存取款新规调整引发关注。部分银行取消5万以上现金存取登记要求,但部分银行仍坚持。此举旨在平衡金融服务便捷性与风险防控,不同规定背后考量不同,未来金融行业需继续探索两者间的平衡。

近日 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办法取消了“自然人客户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时需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规定。

银行存取款新规

不过 《办法》仍强调 对于涉及较高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的情况 金融机构应采取强化尽职调查措施。

尽管新规已发布 部分银行表示为防止客户资金用于诈骗、赌博、洗钱等违法行为 在客户一次性存取款超过5万元时 依然需要记录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例如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客服指出这是该行的要求 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客服则表示目前没有相关规定的明确记载。在实际操作中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丰台支行工作人员提到 此举是公安机关对银行反诈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柜员在办理业务时会进行询问与登记 若金额较大且无法说明来源和用途 银行可能会联系辖区民警实地核实。

5万存取款登记

对于宣布无需登记用途的银行而言 此举意在简化客户的金融操作流程 让大额资金的存取更为便捷 契合当下追求高效服务的趋势。然而 另一些银行坚持记录资金来源和用途的做法 则是将防范金融风险置于重要位置。通过详细记录 银行能够加强对可疑资金流动的监测 及时发现并阻止可能涉及诈骗、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的资金流转 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与安全 守护客户的资金安全。

此外 有银行工作人员建议 如果不涉及诈骗和洗钱 并且重视个人财产隐私保护 可以考虑分笔操作或通过线上转账完成交易。

多家银行的不同规定折射出金融服务在便民与风控间的平衡博弈。无需登记用途的新规为客户提供了便利 但也需要客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避免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而要求记录资金来源和用途的规定 虽增加了一定的操作步骤 但能有效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金融风险防控

未来 如何在保障金融服务便捷性的同时 进一步精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是金融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这不仅关乎银行自身的合规运营 更关系到整个金融生态的健康稳定 以及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值得各方密切关注与共同推进完善。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银行存取款新规 5万存取款登记 金融风险防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