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景区网红吊桥断裂致5死24伤,安全问题引深思

发布于:2025-08-07 阅读:0
8月6日傍晚,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塔景区网红吊桥断裂,29名游客坠落,5人遇难24人受伤。该桥去年曾出事故,景区承诺检修却未阻止悲剧重演。事故暴露景区管理漏洞,为旅游安全敲响警钟。

8月6日傍晚,本应宁静美好的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塔景区,却突发一场惨烈的悲剧。一座网红吊桥在游客通行时突然断裂,桥面瞬间倾斜,29名游客从高处坠落。

网红吊桥断裂

游客拍摄的视频触目惊心。吊桥一侧主缆绳突然断裂,桥面呈45度倾斜,部分游客被困桥上,部分游客跌入下方乱石或湍急的河流中。现场有直升机进行救援,但仍有游客被河水卷走,生死未卜。

一名幸存游客心有余悸地回忆:“当时还在和朋友说笑,突然桥就塌了……我拼命爬上岸,回头看到有人被水冲走,现在打字的手根本停不下来发抖。”另一名伤者家属哽咽称:“家人至今联系不上,希望奇迹发生。”

据官方通报,此次事故造成5人不幸遇难,22人轻伤,2人重伤,伤者已被紧急送医,目前无生命危险。令人震惊的是,该吊桥在2024年6月就曾因主绳损坏导致倾斜,景区当时承诺“全面检修”,却未能阻止悲剧重演。

新疆景区

最新调查显示,此次断裂的钢缆存在严重金属疲劳,使用寿命已超出设计标准1.8倍,且事发时桥面瞬时负荷远超设计承载量。此外,景区管理还存在多重漏洞。监管责任空缺,作为4A级景区,夏塔的特种设备安全由文旅局与市场监管局共同负责,但2025年两部门未开展联合检查,导致设施维护缺失。流量管控失灵,吊桥设计承载量为30人/次,可事发前连续三批游客间隔不到5分钟涌入,实际瞬时负荷远超安全标准。抗风设计缺陷,河谷地区风力较强,可吊桥未按高风速区域标准加固,加剧了钢索的疲劳断裂风险。

事故发生后,多名亲历者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症状。一位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现在一闭眼就会想起桥断裂的画面,手不受控制地发抖,连端水杯都费劲。”心理学专家指出,这类突发事件会让幸存者出现“闪回”“回避行为”“过度警觉”等反应,需要专业干预。

目前,夏塔景区已全面关闭,伊犁州启动全域安全大检查,关停了3处存在隐患的景区,责令17个项目限期整改。具体措施包括技术升级,要求所有A级景区的吊桥在9月1日前加装实时载重监测与AI风险预警系统,实现负荷超限自动报警;责任追溯,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将对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追责,并建立“景区安全黑名单”,终身禁止违规企业和个人进入旅游行业;标准完善,参考河北省《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技术标准》,强化吊桥设计、施工、维护的全流程规范,明确钢缆检测周期和荷载限制。

旅游安全

此次事故为旅游安全敲响了警钟。对游客而言,选择正规景区、关注安全警示是基本的防护措施。专家特别提醒,要避开超载设施,遇到排队拥挤时,可通过景区官网或实时监测屏查询承载量,避免扎堆聚集;穿戴专业装备,参与高空、涉水项目时,务必使用五点式安全带,拒绝“三点式”等安全系数较低的装备;掌握应急知识,提前了解景区应急预案,熟悉救生设备位置,遇到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优先采用“伏地、遮挡、手抓固定物”等避险姿势。

夏塔景区的悲剧暴露了“网红经济”背后的安全隐患。当景区为追求流量而忽视设施维护,当监管部门在责任推诿中放任风险累积,最终付出代价的是游客的生命与信任。希望这起事故能成为行业的转折点,让“安全”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旅游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新疆景区 网红吊桥断裂 旅游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