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特大暴雨:成因、影响与应对

发布于:2025-08-06 阅读:0
2025年8月,广东遭遇特大暴雨,雨量、范围、时长均为今年之最。此次暴雨由季风槽和低涡引发,给预报和市民带来难题。还介绍暴雨成因、与北方降雨差异、结束时间、后续天气及防灾建议等内容,提醒大家做好防范。

2025年8月上旬,一场特大暴雨席卷粤港澳台地区,成为今年迄今最强暴雨过程。这场暴雨特点鲜明。雨量巨大,广东深圳大鹏新区3天累积雨量达746毫米,香港天文台最大日雨量破纪录,台湾西南部最大10天雨量为2008年以来最强。

广东特大暴雨

特大暴雨范围广,广东省至少6个地级市、港澳全域、台湾西南部均受影响。暴雨时间长,广东、港澳雨下了一星期,台湾下了10天左右。而且暴雨情况复杂,以深圳为例,雨势变化让人措手不及。

面对这场最强暴雨,深圳启动递进式预报与精准预警体系。预报员精细发预警,子夜发分区红色预警,凌晨拉响全市暴雨红色预警,上班前因雨减弱改发黄色预警。这场暴雨让预报员和市民都极为为难。

那么,为何这次暴雨如此猛烈?原来是季风槽在作祟。季风槽是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风相遇形成的低压槽,海上是台风母体,陆地是暴雨母体。此次季风槽很特殊,既在副高北侧,又在南侧。今年副热带高压偏北庞大,南北出现多个暖高压,西南季风钻进缝隙形成季风槽。这个季风槽有强烈辐合条件,是叠加前汛期暴雨和台风雨特点的变种超级暴雨。

季风槽

此外,低涡与西南季风联动“造雨”。低涡像“陆地台风”,有上升动力,将水汽汇聚抬升。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暖湿气流,低涡进入广东后,将水汽“抽上来”,形成持续性暴雨。雨带移动慢,产生“列车效应”。

广东暴雨和北方不同。北方降雨是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广东则类似台风雨机制。预计7日广东本轮强降水结束,8日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阵雨。雨停后,广东将升温,陷入湿热“蒸笼模式”。

从地理环境看,广东地形加剧降水。北部南岭山脉、中部平原、南部沿海丘陵,暖湿气流遇山地抬升,粤北山区降水多。珠三角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内涝。

全球变暖也是重要因素。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上升,广东受影响显著,暴雨次数增多,极端性更强。城市热岛效应和排水系统问题也加剧内涝。

防灾减灾

回顾近年广东特大暴雨,如2013年普宁、2015年全省、2023年深圳等地暴雨,此次暴雨极端性与之相当甚至更突出。面对极端天气,广东需从多方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完善气象预警系统,加强城市排水建设,提升公众防灾意识,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们要科学应对未来极端天气挑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广东特大暴雨 季风槽 低涡 防灾减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