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团:从健康出行到社会问题的思考

发布于:2025-07-22 阅读:1
暴走团本是为发现美景、享受旅行乐趣而设,如今却因占道、扰民等问题引发争议。其不仅违背初衷,还带来安全隐患和社会矛盾。本文探讨其起源、现状与解决办法,强调需多元共治,让暴走团回归正轨,保障公共安全与秩序。

近年来,暴走团逐渐成为街头巷尾常见的景象,但它带来的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暴走团最早于2010年4月在南京成立,起初是半自助式青年旅行互助组织,成员多为80后、90后,旨在通过暴走发现被忽略的美景,享受旅行乐趣。

暴走团

随着中老年人群体大量加入,暴走团规模迅速扩张。其活动形式多样,有以城市为主题的City Walk、考验成员心理和生理的毅行暴走,还有市区活动和室内活动等。暴走团原本具有积极意义,能让成员看风景长见识、强身体练意志、交朋友开视野。

然而,随着发展,暴走团逐渐异化,社会形象变差,甚至被央视点名批评为“新四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交通安全方面,他们常占用机动车道、闯红灯、逆行,严重破坏交通秩序。2017年山东临沂,暴走团凌晨占据快车道行走,导致司机视线受阻撞向队伍,造成1死2伤;2025年7月,辽宁朝阳网曝多人暴走团占据路中央,遇消防车和救护车不让行。

交通安全

公共空间方面,暴走团常选择居民区、商业区甚至景区活动,高分贝音乐和口号声严重影响居民作息。其引发的争议还体现在阻碍应急车辆通行、占用公共资源、规则认知差异与冲突、违反交通规则等方面。

要解决暴走团引发的争议,可从多个维度入手。法治维度上,细化路权法规,明确非紧急任务时特种车辆的避让义务主体,对暴走团组织者与参与者实施差异化追责,建立黑名单制度;技术维度上,推广智能避让系统,优化急救资源调度;共治维度上,进行社区嵌入式治理,开展代际共融教育。

城市治理

此外,暴走团自身也需做出改变。明确活动组织原则,由有经验和责任感的人担任组织者,提前规划路线和时间,避开危险区域,遵守规章制度;倡导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随意扔垃圾;强化安全意识,注意自身身体状况,配备应急用品,组织者制定应急预案;尊重他人权益,避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出行,爱护景点和自然环境,不破坏公共设施。

总之,暴走团问题的治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多元共治,让暴走团回归到文明、健康的轨道上,保障公共安全和秩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暴走团 公共空间 交通安全 城市治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