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候异常带来多重挑战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1
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候异常,华北雨季提前13天,全国降水格局改变,呈现“南旱北涝”。北方暴雨频发、南方有伏旱风险,高温和台风也带来诸多挑战,防汛压力巨大,需各方积极应对。

每年的“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国全年防汛最紧要的关口,而今年这一时期的气候异常凶猛,给民生带来了诸多挑战。

七下八上

今年我国雨季进程偏早,相较于一般的雨带北移进程,提前了13天。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表示,这意味着我国北方暴雨可能频繁发生。北方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相对南方较弱,防汛压力巨大。同时,南方降水可能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伏旱风险。降雨分布“点强面弱”,加大了防洪排涝困难,也加重了暴雨预报预警的难度。

从全国范围来看,降水呈现出中间少、两边多的分布形势。8月份,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南部,广东、海南、福建的南部降水偏多两到五成;重庆、湖南、湖北等地降水偏少两到五成。降水偏多地区需重点防范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北方地区更应关注,近年来较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此,如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2023年京津冀暴雨、2024年8月辽宁葫芦岛暴雨等。

气候异常

高温也是今年“七下八上”期间的显著特征。入汛以来全国高温日数达8.5天,创历史最高。未来10天,山东南部、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气温偏高1 - 2℃,河南、新疆局部或突破44℃。四川、重庆面临“旱涝双杀”,全省降水偏少5%,但暴雨频次居历史第4,232站次遭暴雨突袭。

台风活动也十分活跃。入夏已生成7个台风,3个登陆我国(比常年多1.1个),8月还将有2 - 3个台风登陆,华东、华南需严防“风雨叠加”。

以华北地区为例,今年雨季提前至7月5日,是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的一次。这主要是由于副高异常北抬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副高提前北扩至华北黄淮,其边缘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交汇,使华北地区水汽充沛、降水集中。7月以来,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0%,局地突破历史极值。拉尼娜事件通过改变大气环流,间接影响我国雨季进程,导致雨带提前北跳。

防汛关键期

早到的雨季对华北生态有两面性影响。一方面,缓解了内蒙古等地的干旱,植被覆盖度提升,水体面积扩大;另一方面,局地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城市内涝风险加剧。北方城市防汛设施标准普遍低于南方,需警惕“小雨大涝”现象。

面对复杂的气候形势,气象部门建议加强监测预警,利用卫星、雷达等技术提升局地强降水的预报精度;完善防汛设施,改造城市排水系统,提升山区水库调蓄能力;强化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增强区域水循环能力;提升公众意识,普及暴雨预警信号含义,引导民众避开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对于公众而言,需警惕城市内涝、山区地质灾害和涉水安全等风险。在“七下八上”期间,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实时天气信息,做好物资准备,暴雨期间减少外出,洪涝过后对食品设备彻底消毒,防止肠道传染病传播。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 气候异常 华北雨季提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