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感受高温之热,探寻心灵之静

发布于:2025-07-17 阅读:1
小暑来临,意味着暑热开启。此时温风至,万物受烤,有“我与烤肉只差一撮孜然”之热。但小暑也有美好,荷花绽放寓意“心之静”,画家徐冬冬的《四季》画作围绕小暑创作,展现独特艺术魅力,还有蟋蟀居壁、鹰始鸷等物候变化。

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小暑节气悄然而至,夏天进入最后的倒计时。《说文解字》中提到:“暑,热也。”虽名为小暑,可那股炎热却让人无处可逃。“我与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这句网络热语,形象地调侃了小暑时节难耐的酷热。

小暑节气

小暑初候“温风至”,此时炙热潮闷的空气布满天地。树叶被晒得打蔫,高粱、玉米也耷拉着头,动物们懒洋洋地蜷伏在树下的阴凉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释道:“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这风不仅温,还达到了极致,天地仿佛成了大蒸笼、大烤箱。

在酷暑中,寻得一处阴凉成了最惬意之事。古往今来,文人描绘小暑的诗词多有雨后、荷间等偶得清凉的快意。而小暑时节最美的花当属荷花,农历六月也因此被称为荷月。盛夏赏荷,是文人的一大乐事。画家徐冬冬喜爱荷花,不仅因其代表高洁,更从它身上悟出“心之静”的智慧。古人说“心静自然凉”,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夏季为心所主,顾护心阳、平心静气,才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荷花

徐冬冬的“心造境”艺术思想在其《四季》组画中达到新境界。他十五六岁就去故宫绘画馆临摹古画,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心摹”,体会到绘画从技入道的道理。徐渭的画让他迷恋,宋代理学也启迪了他,为其“心造境”思想奠定基础。他走出国门探寻东西方文化交融,始终未放弃对“心造境”真善美的追求。

小暑二候“蟋蟀居壁”,蟋蟀因炎热离开田野,到庭院墙角避暑。此时暑热深入,湿气蒸腾,密林绿意厚重饱满,树叶颜色变深,树枝低垂着快要成熟的果实。夜晚,还能看到一年中最绚丽的晚霞。古人诗词中,有对小暑二候的生动描绘,如苏舜钦的《夏意》,营造出幽凉的诗境。徐冬冬的《小暑·二候蟋蟀居壁》画作,融合天地阴阳之气变化、传统意象绘画闲雅之境与西方印象绘画对光色的捕捉。

徐冬冬绘画

小暑三候“鹰始鸷”,从小暑至立秋是“伏夏”,“三伏天”高温潮湿、闷热。此时雄鹰为躲避热浪,翱翔在高空中,季夏傍晚常能看到鹰击长空的壮观景象。“伏”意味着暑气笼罩,阴气为阳气所迫而藏伏,造就了特殊的气候特征。徐冬冬的《小暑·三候鹰始鸷》画作,用浓烈色彩表现出阴阳之气的变化,让观者直接感受天地之变。

在小暑时节,我们不仅要应对高温,更应探寻内心的宁静。就像荷花在酷热中绽放出娇艳,我们也能在喧嚣的世界里寻得心灵的绿荫。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小暑节气 高温天气 心之静 徐冬冬绘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