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民办本科招生遇冷,出路何在?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1
2025 年高考,多地民办本科招生遇冷,如山东 21 所民办本科提档线为本科控制线,广东湛江科技学院缺额超 6000 人。高学费、就业难、专业设置不合理等是主因。民办本科需转型,如特色办学、加强校企合作等,考生选校也应更理性。

2025 年高考录取季,民办本科招生遇冷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数据显示,省内 25 所民办本科高校中,21 所提档线仅为本科控制分数线 441 分,像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泰山科技学院等昔日热门民办高校,出现大量招生缺额,部分专业甚至无人问津。

民办本科招生遇冷

这并非山东独有的情况,全国多地都存在民办本科招生困难的问题。在广东,湛江科技学院物理类缺额 4486 人,历史类缺额 1869 人,缺额总数超 6000 人;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征集计划达 583 人;吉林多所民办本科也有大量征集计划。

民办本科招生遇冷,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是性价比问题。民办本科的学费普遍较高,每年学费通常在 2 - 3 万元之间,加上生活费,四年下来对普通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然而,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民办本科毕业生起薪普遍低于公办院校,山东省 2023 年应届生平均起薪 3800 - 4000 元,与高昂学费形成鲜明对比。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公办院校毕业生,使得民办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挑战。

其次,专业设置不合理也是重要因素。多数民办本科开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导致毕业生供过于求。部分专业听起来时髦,但含金量存疑。而且,部分民办高校为满足生师比硬性要求,短期内大规模招聘教师,评估过后又进行裁员,教师流动性大,影响教学质量。

专业设置不合理

此外,公办高校扩招、职业本科崛起,也挤压了民办本科的生存空间。2025 年,“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再增两万人,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增至 87 所,其专业设置更贴近市场需求,就业前景较好。

不过,并非所有民办本科都无人问津。珠海科技学院、广州软件学院等头部民办本科院校在今年依然录满。这说明,民办本科并非全盘遇冷,而是呈现出分化的趋势。

为了应对招生困境,民办本科院校也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在专业结构优化方面,不少院校开始削减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重点建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热门专业,如“电竞专业”“人工智能 +”“数字 +”等交叉学科。在办学层次转型上,已有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启动职业本科转型计划。同时,通过精简管理机构、优化师资配置等方式降低办学成本。

民办本科转型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应综合考量自身的经济实力、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因素。如果家庭经济压力较大,选择一个就业好的专科专业可能更实际;如果家庭经济允许,且民办本科院校有特色专业和较好的就业保障,也可以考虑。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需要重塑自身价值,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民办本科 招生遇冷 教育投资 就业竞争力 专业设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