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申遗风波:真相与启示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1
近期“韩国申遗失败”消息流传,引发大众关注。实则该消息为假,韩国非遗项目无异常。但韩国申遗常“偷”中国文化,如泡菜、端午祭等。我国有众多非遗项目,应重视文化保护传承,以理性看待文化交流。

近日,中文互联网上一则“韩国申遗失败”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消息称“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于2025年5月30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137项证据,质疑韩国五项非遗项目的原创性 ,并要求韩国在45天内提供千年传承证据”,后续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闭韩国申遗通道”等说法。

韩国申遗

这消息让中国人振奋,毕竟韩国“偷”中国文化的行为由来已久。从汉服、泡菜,到端午祭、春节,韩国人几乎无所不“偷”,还试图在国际社会重新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然而,韩国真的申遗失败了吗?

首先,消息中提到的“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并非正规机构,无法在民政部官网查询到相关数据。其次,通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查询,截至7月21日,韩国独自或与其他国家共同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项目共有23项,网传“被除名”的项目仍在数据库中。此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及外网查询,均未找到“韩国申遗失败”的相关新闻。

文化溯源

事实上,按照联合国的工作程序,撤销非遗资格手续复杂,需多方审议且全程公开透明。若真有此类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第一时间发布正式书面声明。由此可见,“韩国申遗失败”大概率是假新闻。

早在2016年,我国文化部就指出,非遗申报目的是“共享”,多国拥有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他国家仍可单独申报。例如2008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后,2009年我国端午节也申遗成功。

从这次韩国申遗风波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溯源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但在申遗这类涉及文化归属和传承的问题上,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拿出确凿证据。

非遗项目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已有43项非遗项目,从昆曲到中医针灸,从龙舟节到太极拳,每一项都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我们应更加重视对自身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区块链技术存证、AI技术分析比对等,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我们也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文化交流,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韩国申遗 文化溯源 非遗项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