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大战:疯狂背后的隐忧与思考

发布于:2025-07-18 阅读:1
2025年夏天,中国外卖市场爆发激烈补贴大战,京东、阿里、美团等巨头投入超800亿。消费者获实惠,但刺激非理性消费,冲击堂食。商家两难,行业利润压缩。这场大战凸显竞争残酷,也反映互联网企业发展方向之争,亟待回归理性。

2025年的夏天,中国外卖市场成为了全球瞩目的商业战场,一场号称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惨烈的补贴大战正在上演。京东、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这场大战的激烈程度让全世界看得目瞪口呆。

外卖大战

今年4月,京东率先宣布投入100亿现金补贴,开启外卖大战。20天后,饿了么跟进,同样投入100亿。3个月后,阿里再加500亿,随后京东又追加100亿。至此,两大电商平台共计宣布投入补贴超800亿元。要知道,上半年全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才4920亿元,仅外卖这一个赛道,两家平台的投入就占了全国各行业出海总投入的20%左右。美团作为外卖领域的“老大哥”,面对新对手的挑战,也全力应战,7月5日、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分别突破1.2亿、1.5亿,两次刷新历史峰值。

从数据上看,这场大战似乎带来了繁荣。但实际上,外卖大战刺激的是大量非理性消费。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回应“外卖大战”时就说,整个即时零售的市场总量,从年初的日均1亿单翻至7月12日的2.5亿单,其中绝大部分是泡沫。大量都是低价单,很多是应激消费,堂食也几乎废了。

商家困境

对于商家来说,他们陷入了两难境地。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在社交平台上呐喊:“商家不参加补贴活动,就没有流量,顾客看不到你,当然就不可能有订单;而被迫参加了,来的又是赔本赚吆喝的羊毛单,员工快累趴了,餐厅也快赔干了。”遵义市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更直接指出,商家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

从消费者角度看,这场大战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大量的优惠补贴让人们享受到了低价甚至“免费”的外卖。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几乎每一轮烧钱之后,都是新的涨价。而且,大量非理性消费被刺激出来,也造成了一定的食品浪费。

这场外卖大战也引发了诸多宏观层面的问题。大量超低价单导致行业利润被严重压缩,骑手为了完成订单疲于奔命,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人民日报评论指出,超低价虽能在一时让消费者、商家、骑手都看似受益,但“爆单”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行业反思

京东、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在这场混战中各有谋划。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表示,美团不愿内卷却被迫反击,若在主营业务上不参与,连转型AI的机会都没有。这也反映出,在这场看似简单的外卖补贴大战背后,其实是互联网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争夺,对市场份额、流量入口和利润空间的激烈角逐。

然而,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依旧依靠这种烧钱补贴的“低级套路”竞争,难免让人失望。企业应该回归理性,利用自身的创新基因,探索更长远、更有价值的发展路径。毕竟,过度的“内卷式”竞争,最终可能导致全行业受损,只有健康、有序的竞争,才能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场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外卖大战,何时才能回归理性,我们拭目以待。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外卖大战 补贴战 互联网巨头 商家困境 行业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