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关键健康指标,开启长寿生活

发布于:2025-08-13 阅读:0
本文介绍多个关键健康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这些指标能衡量当下健康,预测疾病风险。还给出强化方案,助你提前干预,避免健康危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守护身体健康,迈向长寿之路。

说起健康,人们常用“没生病”“心态好”“睡得香”等模糊标准衡量。但真正的健康,是身体对抗疾病、保持活力的能力,即「积极健康」。一项新研究为积极健康提供多维度评估体系,涵盖多个系统。《生命时报》结合研究与专家观点,教你稳住健康指标。

健康指标

有研究团队筛选出6个关键指标,像骨密度、内啡肽、FEV1/FVC比率、握力、精液质量、脑电波P3幅度。这些指标是“健康风向标”,能衡量当下健康,预测未来疾病风险和衰老速度。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丁磊医生表示,它们与慢性病发生、全因死亡率及寿命紧密相关。

比如骨密度,关联骨折风险和肌肉力量;肺功能影响全身氧气供应效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孙永安医生称,内啡肽是“快乐激素”,与压力、焦虑等情绪问题及慢性疼痛、睡眠等相关。丹麦研究发现,精子质量低的男性预期寿命可能短。

这些指标异常不代表患病,但放任不管会埋下隐患。我们应尽早发现并干预。骨密度是人体“承重指数”,25 - 35岁达峰值后下降。偏低会致骨骼脆性增加,绝经后女性等应定期检测。内啡肽是情绪与疼痛“调节器”,年龄增长其分泌等会下降。情绪低落等可能提示其“产量”有问题,严重需就医。

健康指标

FEV1/FVC比率是全身“氧气引擎”,20 - 30岁达峰值后下降。过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依据,活动后气喘等可能是肺功能异常。可通过吹蜡烛自测。握力是全身肌力“发言人”,与代谢、心血管功能相关。握力下降严重需干预。精液质量与生育、内分泌等相关,备孕未成功等情况建议就医检查。脑电波P3幅度是大脑“警觉雷达”,40岁后下降,显著降低是阿尔茨海默病等信号。

我们要打造全身“强化方案”。运动营养双核强骨,摄入足够钙质和维生素D,晒太阳,进行抗阻训练和有氧运动,定期查骨密度。动起来泄洪坏情绪,运动分泌内啡肽,参加团体运动,倾诉缓解压力。练呼吸提升肺功能,戒烟,进行腹式呼吸练习。上肢锻炼提升握力,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补足蛋白质。培养爱好强化大脑,培养兴趣,学习新技能,正念冥想。减重少坐提升“精力”,男性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减少久坐,适度运动,合理饮食。

另外,体检还有其他关键指标。血压稳定,心脏和血管负担轻,理想血压收缩压不高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不高于80毫米汞柱。血糖正常是糖代谢正常的表现,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到6.1毫摩尔每升。血脂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关注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肝功能正常说明肝脏代谢功能良好,可通过相关指标判断。肾功能正常能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关注肌酐和尿素氮指标。血常规能反映免疫和贫血情况,关注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

健康指标

对于中老年人,还有针对性检查指标。肝功能检查可查看肝脏状况。胸部CT可筛查肺癌,长期吸烟等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胃肠镜是筛查胃肠癌金标准,40岁后建议检查。颈动脉超声可判断颈动脉狭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乳腺钼靶和彩超用于女性乳腺筛查。甲胎蛋白可筛查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平时有6大表现的人更易长寿。体脂率标准、腰围合理,可降低心血管等疾病风险。有运动爱好,每周锻炼不少于150分钟,可强身健体。大便规律,消化系统健康。情绪稳定、心态积极,可降低慢性疾病风险。三餐定时、少吃零食,肠胃更健康。睡眠质量好,睡眠大于7小时,身体能更好修复。

健康指标变差是累积过程,我们应在触及“红线”前干预,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守护身体健康,迈向长寿之路。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健康指标 疾病风险 长寿 体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