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小伙错付910元车费索回无果后自杀,司机责任引热议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1
河南鹤壁19岁小伙来上海打工,打车错付910元车费,索回无果后自杀。家属起诉司机返还车费,司机未出庭。社交平台曝光司机信息,网友谴责。律师解读多付车费属不当得利,家属可追款,还可能主张精神赔偿,同时探讨司机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

近日,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河南鹤壁19岁男子从上海虹桥高铁站打车到浦东新区,本与司机谈好100元车费,却因操作失误付成1010元。发现后他通过微信留言要求退款,司机却毫无回应。

错付车费

该男子是家中最小的弟弟,第一次来上海,准备投靠堂弟打工。此次错付对他打击巨大,数日后竟选择喝农药自杀。其哥哥历经近6天,于苏州穹窿山找到弟弟遗体。

从事件发生至今,司机从未主动联系家属,家属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返还多付车费,7月16日开庭时司机也未到场。目前,社交平台上疑似有人曝光了司机的车辆、车牌及个人信息,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网友纷纷谴责司机。

司机责任

对于这起事件,多位律师进行了解读。国家“双千计划”法学专家陈平凡认为,男子多支付的910元车费在法律上属于不当得利。依据《民法典》,司机无合法依据获得这笔钱,导致乘客利益受损,应承担返还义务。家属已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返还,法院有权判决司机履行。

除追回车费,家属还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需证明司机行为与男子自杀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例如司机拒不退款加剧男子心理压力,若法院认定其行为有过错或违反公序良俗,或支持部分赔偿请求,不过这需结合具体证据和司法裁量。

同时,对于司机个人信息疑遭泄露,律师指出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即便司机存在道德争议,其合法权利仍受保障。

不当得利

也有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司机是否担责。从法律层面看,司机催收车费是合法权利,与男孩自杀无直接法律因果关系,极端自杀行为超出合理预见范围,若未采用非法手段则不构成侵权或刑事犯罪。但从道德层面,若司机在男孩显露崩溃情绪时未缓和处置,可能涉及人道主义缺失。

这起悲剧反映出诸多问题,如青少年心理脆弱,社会支持系统和救助机制不足。我们应完善青少年心理干预机制、普及救助渠道、强化社会关怀文化,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19岁小伙 错付车费 自杀 司机责任 不当得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