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地铁口“小孩被抱走”风波:一场虚惊背后的网络真相

发布于:2025-07-17 阅读:2
近日,“南宁地铁口小孩被抱走,姐姐坐地大哭”视频疯传,引发网友对儿童安全的担忧。后经官方辟谣,这是一场误会,系小女孩与哥哥玩游戏,哥哥独自回家,小女孩迷路。此事件暴露出网络谣言危害,也提醒大家关注儿童安全。

7月15日下午,一段“南宁地铁口小孩被抱走,姐姐坐地大哭”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疯狂传播。画面中,大沙田地铁站口人群聚集,一名小女孩瘫坐在地,眼泪鼻涕糊满脸庞,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弟弟被人抱走了”。安保人员和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紧张氛围几乎溢出屏幕。

南宁地铁

视频迅速引发全网关注,评论区充斥着愤怒与担忧。网友纷纷谴责人贩子“丧心病狂”,呼吁警方严惩凶手,更有家长分享防拐经验,提醒公众提高警惕。短短几小时内,话题阅读量破千万,多地家长群出现“紧急扩散”的呼吁,甚至有网友自发组织“寻孩接龙”,一场虚拟空间的恐慌浪潮席卷而来。

然而,7月16日,南宁地铁公安分局工作人员向潇湘晨报证实:姐弟俩安全在家,事件系一场误会。地铁工作人员还原了事件全过程——当天下午3点40分,小女孩与哥哥在地铁口玩捉迷藏,哥哥独自跑回家后,小女孩因找不到归路而情绪崩溃。误以为“弟弟被抱走”的围观群众拍下视频并上传网络,最终引发连锁反应。

小孩走失

“孩子已由地铁公安安全送回,家长情绪稳定。”南宁地铁工作人员表示,此类因儿童走失引发的误会并非孤例,但通过短视频传播后,极易被误解为恶性事件。警方提醒公众,遇到类似情况应第一时间联系车站工作人员或报警,切勿擅自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这起事件暴露出网络谣言的典型套路。光明网近期梳理的案例显示,谣言往往通过“无中生有”“夸大其词”“AI造假”等手段混淆视听。在信息爆炸时代,“有图有真相”的认知正在被颠覆。AI技术让造谣门槛降至“一键生成”,而短视频的沉浸式传播特性更放大了谣言的迷惑性。

网络谣言

面对海量信息,公众需练就“火眼金睛”。光明网建议采取“四步识别法”:查源头,警惕“网友投稿”“内部消息”等模糊信源,优先核实官方通报;看细节,AI生成的图片常出现光影异常、手指数量错误等破绽,视频则可能口型与声音不同步;验逻辑,例如“2024年政策引用2025年数据”等时间矛盾,多为伪造;用工具,通过“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等官方渠道一键验证信息真伪。

南宁地铁事件中,部分网友正是通过搜索发现,类似“姐弟走失”的谣言在全国多地反复出现,仅更换地点和人物便被重新传播。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正是利用了公众对儿童安全的高度敏感。

此次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儿童安全无小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关注和保护。同时,我们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不盲目相信、不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南宁地铁 小孩走失 网络谣言 儿童安全

相关文章